11月3日,在2022·北京马拉松博览会的某运动品牌展台,选手与自己的名字合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这个周日,11月6日,备受瞩目的北京马拉松真的要举办了!据报道,11月3日-5日,参赛选手可在2022北京·马拉松博览会领取赛前参赛物品。作为经国际田径联合会认证、中国最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北京马拉松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品牌,但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由于疫情而被取消。今年是三年来北马首次举行线下赛事。在这个深秋,在北京,北马闪耀重启,令人振奋。我们沉寂了太久的城市街头,需要一场大众参与的马拉松提振信心、释放人气。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马拉松已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并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马拉松爱好者的盛大节日。北马开跑,意味着北京大型赛事的有序恢复,传递出积极信号。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独特气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围,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来,让城市更具动感和活力。而且,马拉松运动从专业领域的专业赛事,转变到全民参与的普及化赛事,本身就催生了产业化的巨大商业价值。经济学界素有“马拉松经济”之说。“马拉松经济”包含四个主体部分的收入来源:赛事直接带来的现金收益,比如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收入;基于比赛所产生的物业收益,比如场馆租赁和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媒体收益,比如出售赛事转播权;衍生收益,即运动器械、训练服务等收益。尤其在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大型马拉松赛事归于沉寂,北马这类龙头赛事的动向往往被看做行业“信号”。相信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激发北京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不少国人为疫情所阻,现场参与、观看大型赛事成为一种奢望。本周末,包括北马在内,多地重启群众性体育赛事,这是防疫成果的体现,也展示了一种积极防疫的姿态。疫情要防住,但生活的河流仍需要奔流。从目前网上的反应看,民众对此类大型赛事重启,乐见其成且充满期待。不过,疫情背景下,北马也采取了精准细致防疫策略。比如,参赛选手要求本地化,必须是北京市常住人口;领物日和赛前7天不得离市,每天提交防疫报告;参赛选手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等等。北马组织方这些具体的措施,再加上动态观察、即时管理,相信会最大限度防范疫情,让人潮涌动的北京街头多一分安宁与祥和。当然,除了赛前准备外,赛时、赛后也应提高警惕,好事办好,才能行之久远。就选手个人而言,也应在享受比赛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事实上,北京在大型赛事组织上已经有过成熟、有效的经验,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有决心在组织好赛事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民众希望看到城市街头奔跑的身影,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个体,也是一团团可以照亮其他人的火炬。疫情之下,我们在奔跑;城市之上,我们在喝彩。奔跑的人,喝彩的人,最终会汇聚起一股磅礴的奋进力量。编辑 / 迟道华校对 / 付春愔
城市 活力 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