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老地方散步了!”张婶退休后,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不仅养了一条狗,还加入遛狗大军,每天早晚都要和三五好友一起遛狗。张婶认为多走路,血液循环快,身体自然而然也会更好。可没想到,这样锻炼了一段时间,张婶的膝盖开始隐隐作痛,一开始张婶不以为意,还是坚持以前的运动强度。一周后,张婶连蹲起和下楼梯都感到非常吃力了,她赶紧去医院,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后,医生说张婶是运动不当导致的半月板损伤,需要静养。散步原本是最好的有氧运动之一,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过度走路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今天1药网就和大家聊聊中老年人应该如何“正确”散步?那些坚持走路锻炼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走路是生活中一种非常基本的活动方式,但确实对人体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5个方面。1.减少心血管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比只步行1小时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69%、死亡风险低73%。长期走路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能调动心脏功能,让心率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缓解压力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玛丽卡罗尔•亨特博士经研究证实,户外散心能够显著降低人体“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在自然环境中待20至30分钟可以将“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降低10%左右。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排解压力的方式,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小区,散步20至30分钟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3.促进消化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晚饭后适当地散步,可以加快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同时也能达到促进排便的作用,降低直肠癌发病风险。4.可辅助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低血糖一般需要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措施相互结合。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辅助降糖的作用。5.减肥走路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一定的热量,对减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效果,需要长期坚持。走路虽好,但要注意保护膝盖!有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临床上,除了近20%的患者是因年龄增长导致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之外,其余80%的患者膝盖损伤都和运动过度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日常正确的行走和锻炼,并不会对膝关节造成伤害。要避免膝盖受损,1药网为大家提供以下3点建议:走路时,上半身保持伸直,挺胸抬头,让两肩保持向后舒展的状态,腹部微微收起,双臂自然弯曲,这样脊柱才会处于自然健康的状态。跨步的时候,一定要让膝关节伸直,这样的走路方式会让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穿舒适的鞋子。好的鞋子能起到缓冲的效果,保护膝关节,避免关节受损,因此散步的时候应该穿专门的运动鞋。坚持这几点,散步的功效加倍要想达到好的锻炼效果, 散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几点:速度适中走路的速度分为三种:慢速60至70步/分钟,中速80至90步/分钟,快速90至120步/分钟。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当地提高速度,更能达到运动的效果,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如果加快速度走路,可能会对关节、肌肉造成损伤。6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尽量选择慢速行走。下午运动更好老年人走路最好是在傍晚。因为早晨六点到十二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而晚上天黑后光线差,比白天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选择环境好的地方最好在空气、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走路,比如公园、小区内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塑胶地面能减缓对膝关节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膝盖,更适合走路运动。走路节奏适中一般来说,健走的步幅按照个人身高来决定,最合理的步幅身高乘以0.45~0.5,比如小王身高173cm,那走路最佳步幅就应该在78cm~87cm之间。步幅过小会导致小腿肌肉过粗,同时容易出现酸疼的感觉;步幅过大则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较大。在走路之前,可以多做做热身动作,舒展筋骨,更好地避免骨关节损伤。走路强度要量力而行中老年人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步数,步行锻炼要根据自己身体的状态来调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中国居民每天的活动量达到6000步,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当然,如果还有余力,在这基础上酌情多走些是可以的。走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可过度,频率不可太高,特别是肥胖或关节有疾患的人,还应当警惕过量的负重步行,这样会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
走路 怎样 这个 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