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7月份,也就是疫情大幅度好转的时候,开始恢复户外活动,非常发疯。因为长时间禁足得到的体力恢复,以及过程中长时间的核心训练,使得放飞后渴望尽情的奔跑,对刷pb尤其着迷。”那时候,从5公里的525,10公里535,半马615开始刷起,虽然起点很低,但是两个月间,反复看到不同项目的pb,就算幅度小,终究感到成绩在进步,心理感到宽慰。在这之前的2020春节(因为春节前出境了,所以,春节在南半球还能跑步,回到北京当天开始居家),为了10公里跑进1小时,简直是拼了老命。最后收获的是pace 542。因此,从表面看,我也就以为那样拼命奔跑,是走上了正道。后来才知道,那是假象。是一场马拉松引起了我对有氧基础的2020年9月28日,半马537,平均心率148。随后,就在10月3日,响应“非必要,不出京”的号召,穿越丰台,大兴,朝阳,东城,刷了个全马。配速648,平均心率160。慢是慢了点,但是跑完下午就上街了,完全没有什么倒爬着进地铁之类的笑话。当时并没有深刻思考光电心率在运动中的诸多干扰因素,进而导致失准的可能,而是在认为手表给出的心率读数是正确的前提下,来反思的。插播一下光电心率的干扰因素:后来随着眼界的扩大,才知道保持光电心率读数准确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设备本身的功夫要过硬以外,影响它的因素有:1、佩戴不紧导致滑动。这是最容易导致光电失准的因素。但是究竟紧到什么程度合适,我到现在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只是有的设备磨合得好了,一扣就觉得是合适的。而我佩戴沉重而硕大的5X,几万步的摆臂甩动,真的很考验这个带“紧”的课题。2、步频。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譬如,漏光且外界亮度跟光头强度接近,且步频与心率读数接近时,很容易锁定步频,并把它当作心率读数。这样就会持续出现180-190的读数(这是很常见的步频读数)。3、秋冬天皮肤干燥,本身也是光电的一个导致失误的因素,因为干燥不仅影响肤色,也影响紧固程度。不管怎么说,当时并不怀疑光电心率有什么失准的问题,而是在相信它准确的前提下,就是觉得心率太高。在马拉松后休息了3天,再次去跑的时候,把配速压倒8分,依然觉得心率很高——平均155,最大173。这让我回过头来重新认识“有氧基础的问题”。慢跑一个月的“补课”从10月初开始,我放弃了7-9月那种热情的奔跑,改为放弃光电读数,佩戴心率带,跑心率。虽然过去也一再这么告诫自己,但是做得实在是不够好。说到底,贪快的心思在作怪,慢不下来,见人超过去就想反超的争强好胜心,并没有彻底覆灭。特别是在全民抗疫禁足了较长时间之后,更助长了自己这种不好的情绪。这时候,同时发现了进入初秋以后,手表心率读数很容易偏高,可能存在读数有误的情况。整个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一个多月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心率145以下的区域跑。在10月底的时候,在RQ平台上,测了一次有氧基础,心率漂移比例是4.6%,达到了5%优越级的标准。这一个多月,纯粹是补课。后来回想起来,如果从2014年时就开始这样认真地进行有氧跑,就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了。即使不是2014年,从最近一轮健康建设计划的2019年中秋开始,也能认真执行有氧跑计划,那现在也不是这个状态了。不幸的是,人的认识总是从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中提高的,而且人多数都不能免俗,我当然也是如此。殊不知,快,是靠慢来积累的。由于11月底出了意外,腿受伤,导致随后被迫伤痛性禁足4个月。意外的收获是,当今年4月份重新开始上路的时候,因伤未痊愈的约束,这下客观上只能老老实实地从慢跑开始了。所有收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经过4月份一个月的慢跑,在青年节那天,为了试试腿的利索程度,做了一个5公里测试(如果不测试,始终不知道腿康复的状态怎么样)。基本上放开,没有多大保留。从这天算起,5月份为了了解自己的状态,做了三个测试:1、5月4日,5公里。pace 443,比“5公里25分”的跑者门槛,快了约1分半,平均心率160。说明腿伤基本好了,而且从去年10月以来的慢跑,以及腿伤后的大量核心,都还是没有白费的。2、5月28日,半马。距离还是有点长,跑完膝盖有反应,未能尽力。结论是配速543(比去年慢一些),平均心率145。3、随后在6月12日测试了一下10公里,配速457,平均心率161。5公里和10公里,基本上在我的无氧阈值靠下一点,也就是说,还是在有氧、接近无氧的边缘。平均值如此,说明过程中一定有部分进入无氧区。这才有点我心目中带点冲刺的样子。半马则全程在有氧区。配速比去年pb有所不及,但心率也略微偏低(去年148,本次145)。感觉这就是我目前的正常水平了。伏天以来,以1-2区心率为主有了上述4-6月份对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到有氧跑的重要,6月中旬开始,基本上根据课表来跑。其中2区心率的占比,达到了50%左右,其余3区35%左右,1区10%左右,剩余5%分布在4-5区。这不是我自己规划的,而是根据某一个目标,由Polar系统,根据个人的体格数据,自动给出的。掌握了这个原则,在本来应该跑3区为主课表的日子里,如果天气实在太糟糕了,特别是低气压天气,就改成跑2区。一旦总体能够平衡,达到目标,就给发一个奖状。有氧慢跑有着打地基的意义一般认为,有氧基础最主要的意义是:1、加强心肺功能。这点很容易理解,有氧训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的力量,长期坚持有氧训练,可以很好地塑造心肌。即使不是跑步爱好者,而是健身爱好者,就是撸铁者。也建议经常进行慢跑,理由有二:(1)通过慢跑加强心肺功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大重量训练。(2)一般认为,大重量抗阻性训练,对血管没有好处,甚至有助推硬化的作用,因此需要用慢跑来反冲。2、有助于优化脂肪供能效率。之前听大神说,马拉松高手能够控制身体的供能机制,即先使用储备充足的脂肪,将宝贵的肝糖放在冲刺阶段使用,因为即使10%体脂率的人所包含的脂肪也够跑三四个马拉松,而肝糖只够半小时。按照这个说法,能够在使用脂肪和肝糖之间进行控制,理论上说,也就不会有什么“撞墙”这一说了。当时听这个觉得很高大上,但这个的确不是空穴来风。在每次长时间心率1-2区跑完后,系统给出的评价,也提到类似的作用。如下图:1-2区的长时间慢跑效益:与慢速跑相对比,下图是3区为主的速度跑效益:与慢速跑相对比,下图是4-5区和3区相间隔的间歇跑效益:3、直接有助于减肥。过去总是听说就单次跑步而言,慢跑更加燃脂。就整个减肥大业来说,高强度间歇,虽然“本次”燃脂效率不高,但有很好的训练结束后氧亏补偿,换言之,训练结束后,还在燃脂。对减肥也有很好的效果。但不影响我们讨论“本次”训练中,哪种方式燃脂更强。感谢Polar给出每次训练的燃脂效率,给出“本次”训练中脂肪供能的比例,使得每次燃脂成绩一目了然。这是5公里冲刺跑时的燃脂效率:下图是常规10公里中速度跑的燃脂效果下图是1-2区2小时慢跑(大部分在2区,实际是个半马):无论从打有氧基础以准备跑得更远的跑者,还是纯粹为了减肥瘦身的健身者,慢跑,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夫。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跑步和健身爱好者, 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精髓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