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过春节最高兴的事当然是放鞭炮了。尤其是农村缺少文化生活,小朋友们在平常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到了过春节,渴望吃上几顿稍加改善的伙食,穿上母亲给准备的新衣服,剩下就是除夕到破五这几天放鞭炮了。本博生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童年记忆中能够传承到今天过春节的活动中,仍然是吃饺子、贴对联和放鞭炮。过年放鞭炮图的就是辞旧迎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图个吉利、有个好的兆头。再贫困的家庭,过年也买上几串百十头的小鞭炮,家境宽裕一点的有可能买上几挂大鞭。本博老家过春节,小朋友们在大年初一的凌晨早早起床,提着灯笼挨家挨户去捡拾那些没有炸开的单个爆竹,重点还是去那些买大挂鞭炮的人家大门外。不怕天黑,不畏严寒,也暂时忘记了饥渴,就等这家主人公起床出来放炮。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今天小孩数量已经锐减,没有了过去那种吵吵嚷嚷的轰动效应。放炮最有趣的现象就是半大小子们的恶作剧,把只有十多颗的短鞭炮用细线绑在农家柴狗尾巴上,一旦点燃,吓得狗儿们满村乱跑、狂吠不止。胆小的狗吓得几天不吃不喝爬在地上一动不动。这种现象尽管说不好,在文化荒芜的年代也是一种穷快活的“娱乐”方式。眨眼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政府出台红头文件,为了环保和安全,禁止城市里的居民春节放鞭炮。孰对孰非人们还在争论。从传统文化观念上讲,失去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时间节点,给人的感觉是年味逐渐淡化,缺少了点热闹气氛。从环保安全方面来考量,确实必要禁止。原因是城市里人口密度大,高楼大厦挡住了空气交流,烟雾不能及时扩散出去,影响人们的健康。当然还有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春节期间放与不放爆竹,作为普通的百姓还是听政府的,免得过大年期间让城管、警察找上门来也不吉利。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美好的时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出生的人们的童年可以说是伴随着苦辣酸甜长大的,不承认这一点就是否定历史。那时候的人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加上物资供应紧缺,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就是梦想能吃饱饭,就这点儿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也很难得到满足。(原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