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正好想起来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医疗圈的大V在吐槽:“以前看门诊,专家号限号,有充分时间与病人交流。现在限号,看病必须争分夺秒。”让我们看一下,半天门诊,如果是个号的话,分钟一个病人,如果是个号的话,.分钟一个病人,前者还能多说几句,后者确实只能匆匆看一下了。我在美国就医,医生看一个患者预留分钟时间,仍然经常出现延误,这是因为有的病人病情复杂,有的患者问题较多。按分钟算的话,一上午最多约位患者。这样就看出问题所在了,拿上面这位朋友的例子来看,个号已经几乎是美国标准的一倍了,现在又加到个号,怎么可能认真看病?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了,记得我考医学院的时候,我母亲是不同意的,她举了自己的例子,看门诊的时候,几乎每次到中午点该吃饭了,一推门看到一走廊等候就医的患者,怎么可能去吃饭?结果每次都吃不上午饭。专家们就是处于这种长年累月的超负荷紧张工作状态,为了完成看病的任务,不得不抓紧每一分钟。这样对于专家是一种慢性折磨,对患者来说也是很不负责任的,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三言两语就被打发了,很多时候专家并没有详细了解病情,在诊断和治疗上过于轻率。如果减少限号的话,专家会看得认真一些,患者也会满意多了,但很多患者无法如愿挂上专家号,现在黄牛号已经很贵了,对医院的收入也会有影响。但是一味压榨专家是最不可取的,这样是双输的局面,专家筋疲力尽,患者接受了质量很差的医疗服务。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扩大医疗服务的规模之外,采取美国式的专科方式也许能解燃煤之及,一般的疾病先去家庭医生处就诊,疑难病例再转到专家处,这样就要大力发展全科诊所,提高社区医院的水平,将大医院的病人分流,才能将专家从繁重的接诊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了,专家们也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情况,对患者的态度和责任心是中国医疗服务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专家也不例外,这是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管理需要大力加强的一个方面。患者也不要迷信专家,很多中国资深医生因为繁重的临床工作没有时间更新知识,就靠吃老本和临床经验,知识陈旧,往往不如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