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道德经》中的某一句话,不能割裂地看,否则极容易断章取义。所以,如果要解释“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八个字,需要做三方面了解:这八个字出自《道德经》中那一章,前后文都讲了什么事儿。这八个字在文中的语境,以及在《道德经》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表达。道家治国理政的思想到底该如何理解。第一、八字出处及释义这八个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也是书里直接讨论治国方法的一章。原文如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中。这一章老子用三段论的方式来讲述了一个道理:该如何治理国家、社会。首句直接提到了“圣人”,要区别于儒家所认为的圣人,这里是指上古时期治理国家的天下共主,比如尧、舜等人。道家把圣人和天地视为同等地位,这种观念叫做:圣人与天地合其德。在道家的观念里,天地这种崇高的事物是绝对公正的,比如羊是吃草的,天地不会因为羊要吃草就创造草这种生物,同样也不会因为草会被羊吃掉就改变羊的习性。万物自有其规律变化,天地绝不干涉。圣人秉天地之德而生,看破了这个道理,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完全是依靠万物的习性而引导,并不会设置规则来约束。这就是“圣人不仁”,是说圣人治下,就像天地一样公正,决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次句用了一个比喻来加以说明,圣人为什么会以此观念来治理国家?老子把圣人的方法比作“橐龠”,“橐”是“囊橐”,也就是柔软的口袋,用以包容万物;而“龠”就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