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乾隆推平雍正宠臣田文镜墓地的事情,记载在《易县志》里。说的是,田文镜去世后,雍正皇帝感念田文镜忠诚一生,在自己将来的陵寝泰陵旁,给田文镜安排了个墓地。雍正去世归葬泰陵后,乾隆三年清明节前,乾隆皇帝前往泰陵祭拜扫墓。在行进路途中,发现有座墓的门墙把御道占了三尺多,于是就问是谁的墓地?御林军告诉他,是田文镜总督的墓。同时御林军还问,这个墓地挡住了御道,是否推平?乾隆当时说道:“拉倒吧!”等乾隆扫墓回来后,发现田文镜墓只剩下两座雍正皇帝题写的诔文碑(毕竟雍正题写的碑文,谁也不敢动),于是问怎么回事?御林军说:“万岁爷,不是你说‘拉倒’吗?”乾隆才知道御林军理解错了。不过也就将错就错,并没有责罚他们。(乾隆剧照)问题来了,乾隆皇帝是真的想推平田文镜的墓,还是御林军理解错了呢?田文镜是雍正最重要的宠臣之一。田文镜在康熙朝的时候,很早就出来当官了。但是在整个康熙年间,他一直不得志,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被康熙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从五品官员(雍正三年这个官职才升为从四品)。康熙去世的时候,田文镜已经岁了,基本上还是一事无成。不过在雍正上台以后,田文镜的机遇来了。雍正非常重视他,对他多次提拔,委以重任,从布政使,到巡抚,再到总督,成为雍正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雍正之所以那么器重田文镜,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田文镜对雍正非常忠诚,坚决贯彻实施雍正的改革主张,而且效果非常明显。雍正上台的时候,由于康熙晚年怠政,出现了很多积弊。雍正急需整治这些积弊。要整治积弊,就需要有人来帮他的忙。而田文镜、李卫、鄂尔泰这些人,就是雍正改革和治理国家最得力的助手。田文镜在整顿吏治、清查亏空、耗羡归公、摊丁入地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田文镜剧照)田文镜有两个非常有名的特点:勤和刻。“勤”就是他做事勤勉,一丝不苟,决不懈怠。“刻”就是他严苛,刻薄,对手下要求很严厉,不讲情面。他这样做事的风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弹劾他。但是雍正喜欢他这样的风格,甚至动情地在他的奏折上写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田文镜于雍正十年去世。去世后,雍正特批把他葬在自己将来的陵寝泰陵附近,还专门给他写了诔文。乾隆上台后,对雍正时期的宠臣,对雍正时期干的事情,似乎总是特别有意见,总想要拨乱反正(乾隆这样做,也是为了调和矛盾,让自己获得拥护)。很多雍正生前的宠臣,都受到他的整治。田文镜已经去世,雍正自然不可能整治他,但是依然还是多次表达对他的不满。(雍正剧照)乾隆元年,尚书史贻直曾上书弹劾曾经是田文镜部下的王士俊,乾隆就直截了当批评田文镜,似乎王士俊的错误,全都是田文镜造成的。乾隆五年,河南巡抚雅尔图上书,要求把田文镜撤出贤良祠。乾隆没有同意。但是,没有同意并不是肯定田文镜,而是说因为田文镜和李卫、鄂尔泰是先帝的重臣,他乾隆实在不忍心这样做罢了。老实说,田文镜的一生,还是做得比较完美的,乾隆虽然不满,也是实在在他身上找不到茬子。所以说,他不爽田文镜葬在雍正旁边,用模棱两可的话,让心领神会的部下把田文镜的墓地推平,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否则的话,御林军也不敢轻易地对一位重臣的墓地进行这么随意的处理。而且,如果乾隆真没有那个意思,事后一定会处罚御林军。就算不处罚,也会对田文镜的墓进行易地修缮。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参考资料:《清史稿》《易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