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旧电影:马拉松!一对父母,生了两个兄弟,在哥哥大约四五岁的时候,被发现有自闭症,电影一开始,母亲的各种不相信事实,痛苦徘徊,也曾想过不要这个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带活的孩子,并且曾经撒开拉着这个孩子的手,孩子被找回来时,母亲痛哭,后来,她选择面对,孩子渐渐成了母亲的精神支柱。
也许是母亲不愿意承认孩子是不正常的,也许是母亲发现孩子的跑步的天赋,她给孩子选择了一项坚持的事:马拉松!在这些努力的过程中,母亲和父亲分开了,弟弟也因此对哥哥和母亲有很大的意见,但母亲坚持当了哥哥的教练、老师、生活导师……母亲每天都会坚持给孩子做计划,今天做明天的计划,也会让孩子坚持用画、文字来记录他的生活。
我从未关注过自闭症孩童的成长是什么过程,但看到这些的时候,也许不仅仅感受母亲的伟大,也感受到那个孩子内心也有极其可渴望与外界交流的心灵,但他们无法做到正常的沟通。片中的男主不得不说他真的是那个:千面之王!演什么就是什么,老曹——曹承佑,越来越让我惊叹!
在孩子得到过20公里的马拉松第三名之后,母亲知道自己并非专业的教练,一直寻找一位能真正教孩子的专业教练,世事总是变化,这个时候,在孩子的特殊学校来了一位,因酒驾,被处罚要做200个小时的公益事务的马拉松教练。看到这里,我在想这种200个小时的公益事务的惩罚为什么不在我们的国家推广,对于交通违章、公共场所行为不检……这些个人行为的过失者,被罚款不过是他们觉得小事一桩,也许这种公益事务的惩罚才能真正让人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远比用钱来化解更加有效吧!快节奏的生活频率下,有几人能静心下来反思自己的种种,这种被暂定的时间段,是不是能让人从快节奏中抽出来,真正的回看一下自己!
母亲带着孩子去请求教练训练孩子,教练则一口拒绝,他消极的觉得自己是在受罪,但母亲的坚持,让他无处可避的情况开始接触这对母子,当他靠近孩子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不同之处,影片也描绘了教练的种种不雅行为对孩子的各种不良影响,孩子有超强的记忆力,能记住和仿效教练的各种不雅语言及行为,母亲为此还当面要求教练能改进一下个人行为,但教练在此时却对母亲说:你这是在逼你的儿子,他并不是真的喜欢跑步!
期间,有一场小型的比赛,教练第一次带着孩子去参加,他发现孩子并不能良好的控制速度,他只能陪着一起跑来引导孩子的速度,他告诉孩子:你不能太快,太快你的心脏会受不了,会爆掉的!但在与孩子一起跑的这一段中,他也感受到了孩子身上那种对生命的热情和纯真,有个镜头是放在了孩子在跑步中伸出的手上,他没有握着,是伸开手掌,迎着风,就像自己和这条跑道是一体,在感受着迎面而来的风是多么的温和,此时的孩子是舒心自然快乐的!
其实,我并不了解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细节,还一直以为跑步嘛,就是跑呗,但当看到教练说,你需要控制速度!这句话让我觉得,马拉松是不是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道路的终点都相同,但在跑的过程、速度、方式、心态等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每个人在这条跑道上,会在那个点上停留,在那个点上跑不动,在那个点上会改变,而这个所谓的速度的控制能力,是不是就是我们自己需要增加的各种综合能力,从出生,我们就开始在这医疗器械条跑道上了,成长的过程也是这个能力的增长过程,这中间有努力奋斗,也有偷懒,每一种态度决定你在跑道上的状态。
教练曾经对孩子说过:草原上什么动物速度最快?
孩子:猎豹!
教练:那你知道猎豹最长能活多少年?
孩子:16年!
看到这,不多说也懂了,人生不是速度快就决定了你的高度,控制速度,才是重点!
故事的后来,母亲也意识到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她想的,真的喜欢跑步,她放开了自己的内心,决定真正的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也许,每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彼此了解,彼此都需要相互接受,相互信任,相互磨合,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为人父母的一堂最难的课!
最后,孩子真正坚持了自己喜欢的事——马拉松,并独自一人去了赛场!那段戏,老曹真的是让人惊叹的演技!
影片的人物原型是韩国人裴衡振,先天性自闭症导致他的生活无法自理,一直以来由母亲陪伴照顾直至青年时代也只能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很难融入社会。忽然有一天母亲发现他有跑长跑的天赋,便四处求师希望帮助儿子发挥这个天赋,并参加马拉松来证明自己。之后由韩国的记者朴美景发掘了这个故事并写成报道,一时间感动了韩国国民,而之后由日本的作家兼韩语翻译家莲池薰将这篇报道译成日文,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记实方向的小说《奔跑吧,衡振!》。2005年郑允哲以此小说为脚本拍摄了电影《马拉松》。
一直流着泪看完了: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