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国田径协会对近期三起马拉松违规事件作出了处罚,涉及的赛事组委会被取消参加2018年度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等级评定资格,涉事运营公司也被给予警告处罚,要求限期递交书面整改报告。(中国田径协会 12月30日)
这反映了我国对马拉松赛事的整治和规范。近年来,“马拉松热”在全国快速蔓延,据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日,中国2018年已经举办马拉松类比赛1072场,与2016年相比,增长90%以上,堪称“井喷式”的增长。这固然得益于我国公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审批政策的放开和政府投入的增加,但是马拉松的专业化发展速度显然跟不上它的扩张速度,才出现了诸如“递国旗”、“拉拽冲线冠军运动员”和“抄近道”的乱象。
乱象背后反映的是马拉松赛事组织者专业水平的缺失,所谓专业,指的是赛事需要进行周密筹划和执行,赛事组织、服务补给、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和信息发布等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并要求各方切实贯彻实施。而这些则需要明确的规范和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我国马拉松赛开始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过快,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保障运动员正评常发挥、维护赛场秩序、保证比赛公平公正,是衡量一场体育赛事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赛事运营方只有尊重马拉松,心存敬意地改变模式化运作方式,才能办更有口碑的马拉松赛,跑者们也才能更享受比赛,充分感受马拉松的魅力。观念上则要让体育归体育。尊重体育本身规律,别附加太多沉重的东西,无论是组织者、参赛者还是观众都培养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比赛心态,在比赛中,形式要让位于专业。
中国田协对马拉松乱象的整治有着明确的价值导向,意在提醒马拉松产业别因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要让专业化“跑”第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马拉松产业的健康发展。